micromeritics:重磅《nature》论文,突破性 cof 材料背后也有麦克相助-云海官网

手机版

扫一扫,手机访问

关于云海官网

麦克默瑞提克(上海)仪器有限公司

15 年金牌会员

已认证

拨打电话
获取底价
提交后,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
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
当前位置:
云海官网 >公司动态 >

micromeritics:重磅《nature》论文,突破性 cof 材料背后也有麦克相助

micromeritics:重磅《nature》论文,突破性 cof 材料背后也有麦克相助
美国麦克仪器  2024-12-03  |  阅读:2069

cof 材料登《nature》,co直接空气捕集依旧是目前的热点话题。2024年10月23日,uc berkeley 在其云海官网分享该校团队在《nature》中发布研究成果的喜讯,我们也在云海官网照片中发现了熟悉的 micromeritics 的“身影”。



111028_400460_gsdt.jpg


*图中仪器为 micromeritics bta 穿透曲线吸附仪



co2 直接空气捕集更容易了! 


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omar m. yaghi 教授团队在《nature》上发表论文题为 “carbon dioxide capture from open air using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”。



111135_707545_gsdt.jpg

文中指出,首次合成出的 cof-999 材料具有很强的 co亲和力,是直接空气捕集的绝佳材料。cof-999 的开发为设计具有更强框架骨架和更高 co捕集能力的新型材料开辟了道路,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

omar m. yaghi 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,专注于金属有机多孔晶体材料(mofs)、共价有机多孔晶体材料(cofs)、沸石咪唑酸酯骨架材料(zifs)等领域研究,是该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,也是世界储氢材料专家,创建了网状化学,是世界化学、材料领域的领军人物。


在此次该团队发表的论文中,既有令人惊喜的突破性材料,也有精彩纷呈、细致入微的实验手段。通过下文,我们会详细解说其文中与 micromeritics 产品相关的实验重点。希望通过此文,与所有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研究人士共同探讨学习,获得灵感。


单组分 co2 气体吸附

来自 micromeritics 的经典强项  




文中在 25℃ 下对 cof-999 进行单组分 co2 气体吸附等温线测量,使用了 micromeritics 3flex 物理吸附仪。3flex 测量基于静态体积法,如下图所示,在 0.4 mbar(400 ppm,接近空气中 co分压条件)下,cof-999 对 co2 的吸收量为 0.91 mmol/g。文中指出,在 25℃ 下,n2、o2 和 ar 的吸附等温线为线性形状,吸附量非常低,可忽略不计。这些气体吸附等温线数据表明,相较于环境空气中的其他成分,cof-999 对 co2 具有很高的选择性,能够高效地捕集 co2




图1. micromeritics 3flex 25℃ co2 吸附等温线放大图

640 (1).png

micromeritics 3flex

640 (2).png

micromeritics bta


多组分气体动态吸附

麦克仪器带来高度稳定的重复性测试  




文中采用 micromeritics bta 穿透曲线分析仪在 25℃ 下对 cof-999 进行多组分气体动态吸附测量。图 2 显示的是 bta 的配置,包含四路进气口,并通过蒸汽发生器鼓泡法产生水蒸汽,实现模拟干燥空气和含不同湿度空气的多组分气体测量。


111647_881431_gsdt.png

图2. micromeritics bta 动态吸附穿透吸附仪配置



图 3 显示的是 25℃,50% 相对湿度(rh)@ 400ppm co2 穿透实验的穿透曲线图谱,由图可以看出,在 cof-999 材料中,水蒸汽吸附比 co2 吸附先达到饱和。图中陡峭的穿透曲线说明在动态吸附过程中几乎没有传质限制。

640 (4).png


图3. micromeritics bta 400 ppm co2、50% rh @25℃,

cof-999 动态吸附 co的穿透曲线


为了验证水蒸汽对 co2 吸附的影响,文中测量了 25℃ 时,不同rh(0%-75%)下 cof-999 对 400 ppm co2 的穿透吸附曲线。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,文中作者非常严谨地分别对同一批样品进行三次重复性测试(如图 4a 所示),且对三批不同的样品进行平行性测试(如图 4b 所示)。

640 (5).png

图4. 400 ppm co2 @25℃下,cof-999 动态吸附 co2 的穿透曲线:

a, 同一样品在不同湿度下三次重复性测试;

b, 三个样品在不同湿度下的平行性测试


从上面 bta 的平行性/重复性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,以 0% rh @25℃ 为例,cof-999 对 400 ppm co2 的吸附量为 0.96±0.03 mmol/g,与 3flex 静态体积法在 0.4 mbar 测量得到 0.91 mmol/g co2 吸附量一致,说明了单组分 co2 的静态吸附测量(3flex 物理吸附仪)和动态吸附测量(bta 穿透曲线分析仪)的一致性。根据上面的穿透实验曲线积分计算,在保证恒定的吸附温度的前提下,将不同湿度的 400 ppm co2 进行穿透吸附测量,co2 的吸附量会随着湿度增加而增加,如图 5 所示,水蒸汽对 co2 吸附的积极影响源自于 cof-999 多孔晶体结构中的胺官能。


640 (6).png

图5. 400 ppm co2、50% rh @25℃下,cof-999 的 co2 吸附量随湿度的变化


多组分气体动态吸附

麦克仪器提供灵活多变的实验选择  




进一步,为测量 cof-999 在不同 co2 浓度下的 co2 吸附量,文中通过 bta 模拟干燥和不同湿度条件下的不同 co2 浓度进行多组分气体测量。如图 6 所示,分别测量了 25℃ @4% co2(图 6a,模拟天然气烟道气)和 15% co2(图6b,模拟煤炭烟道气)在不同湿度下 cof-999 对 co2 的吸附量。实验结果表明,与低浓度(400 ppm)co2 的测试结果一致,cof-999 对高浓度的 co2 也保持很高的 co2 吸附量。以75%rh 为例,cof-999 的 co2 吸附量分别为 3.17 mmol/g(4% co2)和 3.24 mmol/g(15% co2)。


112326_920350_gsdt.png

图6. a, 4% co2 @25℃ 和 b, 15% co2 @25℃,

cof-999 在不同湿度下 co2 的动态吸附穿透曲线



文中为测试 cof-999 对 co2 的吸附动力学,作者在 bta 上装载了 5 mg 的 cof-999,在 25℃ 下通入 50% rh 的 400 ppm co2 进行测量。由上文的实验结果可知,在 25℃ @50% rh,400 ppm co2 实验条件下,cof-999 的 co2 吸附量为 2.05 mmol/g。如图 7 所示,吸附 18.8 分钟时,co2 吸附量达到总吸附量的 50%;吸附 61.7 分钟时,co2 吸附量达到总吸附量的 80%。测试过程中,最大的 co2 吸附速率为 0.11 mmol/(g·min)。据作者所述,这是目前报道过从空气中捕集 co2 的最快吸附速率,这得益于 cof-999 的周期性网络结构。

640 (8).png

图7. 400 ppm co2、50%rh @25℃下,cof-999 的 co2 吸附动力学过程



文中作者采用 bta 验证 cof-999 的 co2 脱附动力学,并对比了不同脱附温度对 cof-999 co2 脱附速率的影响。同样地,5mg 的 cof-999 在 25℃ @50% rh,400 ppm co2 实验条件下吸附饱和后,将气流切换到惰性 n2 氛围进行恒温脱附。图 8a 显示的是不同温度(60,80,100℃)下的 co2 脱附行为,图 8b 计算了 co2 的脱附速率随着温度的变化,脱附温度越高,co2 的脱附速率越快。cof-999 的疏水性多孔结构,降低了水的吸附和 co2 的再生温度(60℃ 即可脱附),加速了 co2 的脱附。

112550_506804_gsdt.png

图8. cof-999 在不同温度下: a, co2 脱附动力学过程;b, co2 脱附速率



百次循环,依然稳定

麦克仪器提供强大的实验支持  

最为关键的是,cof-999 不仅仅具有 co2 吸附高容量,且具有非常好的循环稳定性。文中作者采用 bta 进行变温吸附,先将 cof-999 在25℃ @50% rh,400 ppm co2 实验条件下饱和吸附 co2,然后升温至 60℃ 的再生温度脱附 co2。如图 9 所示,10 次吸脱附循环后,cof-999 仍保留了其 co2 的吸附容量。

640 (10).png

图9. 400 ppm co2、50% rh @25℃下 10 次吸脱附循环,

cof-999 的 co2 吸附量变化



在上述模拟空气组分的穿透实验结果的前提下,作者验证了 cof-999 对实际暴露空气中的 co2 吸附行为。在 bta 上将实验室外空气直接通入 cof-999 中进行长达 20 天的 100 次 co2 吸附-脱附循环稳定性测试,在 25℃ 吸附 co2,60℃ 脱附 co2如图 10 所示,在这 20 天,环境中 co2 浓度在 410 ppm-517 ppm 内变化,环境湿度在 28%-51%变化。以净化空气 co2 浓度到 300 ppm 为目标,cof-999 对 co2 的捕集效率在 1.03 mmol/g-1.48 mmol/g 变化,计算此 100 次的平均捕集效率为 1.28 mmol/g。

640 (11).png

图10. 20天内,环境中 co2 浓度、湿度和 co2 捕集效率的变化


最后,作者为了考察经过 100 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后 cof-999 的整体化学稳定性,对 100 次脱附 co2 干净后的 cof-999 再次采用micromeritics 3flex 和 bta 测量 25℃ 其单组分 co2 吸附等温线和模拟空气(50%rh)400 ppm co2 动态穿透曲线,图 11 结果显示,cof-999 结构没有发生改变,保留了 co2 吸附量。文中作者总结,据以上 dac 的实验结果可知,高效且稳定的 cof-999 是捕集 co2 非常卓越的多孔吸附材料,是目前碳捕集研究领域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。

112955_761630_gsdt.png

图11. 100次空气 co2 吸脱附循环后 cof-999:

a, 25℃ @co2 吸附等温线;

b, 25℃ @400 ppm co2 穿透曲线



在探索达成碳中和目标的路上,micromeritics 一直努力发挥自身技术优势,助力世界绿色发展。如您想更加深入了解我们的技术及产品,欢迎与我们联系。








留言咨询
(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)
留言类型:
     
*姓名:
*电话:
*单位:
email:
*留言内容:
(请留下您的云海官网的联系方式,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与您联系!)
网站地图